逾20000亿引擎再发动 “变与不变”背后是挑战也
作者: 日期:2019-11-26 阅读(
)
2019年前9个月里,PPP净增入库项目595个、投资额9134亿元;净增落地项目1348个、投资额2万亿元。
上述结论源于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近日对外发布的2019年三季度报。较去年同期1.5万亿的投资额,2019年PPP项目投资总额增长了25%以上,其中近四成的项目与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有关。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旨在鼓励和促进环保产业的政策,势必为生态环保和城市升级领域的增长铸就长期坚实的价值驱动力量。而在财政去杠杆不断深化、政府严控债务规模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拥抱”PPP成为必然选择。
2013年是我国“生态文明”战略实施的第一年,同时也是PPP模式高速发展的开端之年,注定了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环境治理和修复等绿色项目具有典型的公益性特征,投资需求大、项目运营和投资回收周期长,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公共财政投入。而环保PPP项目不止大江大河,不止某个工业污染,更在于环保业既是国家大环境基本治理内容,也有牵涉老百姓身心健康、生活品质等方面的高科技项目。
经过两年时间的飞速发展,PPP模式在环保业兴起,企业订单加速,大量环保业务打包为PPP项目。但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PPP从自由发展逐渐进入严监管时代。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看来,相比其他行业,资管新规及PPP政策调整对环保行业的影响更大。而资产新规恰恰严格限制期限错配,让包括环保行业在内的以民营企业为主的行业融资成本上升,许多融资渠道迅速萎缩。
进入2018年,部分环保企业危机浮现。由于涉及的大型骨干企业、上市公司多,且多处于行业上游,其不良后果已经开始通过产业链蔓延。一方面,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开始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新增项目数量下降、增速放缓,产业细分领域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另一方面,PPP项目融资成本激涨至五年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30%左右,许多进入建设期和运营期的项目呈现难以为继的态势。
背后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不足。一部分企业的主业前景良好,因周期性或短期经营现金流周转困难导致债务违约,这可以通过引入增量资金对其负债结构进行重整。但更多的是,环境企业属于轻资产的中小企业,缺乏合格的抵质押物,多数环境企业曾经大量使用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产品进行融资。融资渠道变窄、融资成本上升、金融机构对PPP项目贷款更谨慎,让不少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PPP项目停工。
2019年以来,已经有多个地方的污PPP项目终止,终止项目所涉及的投建单位包括东方园林、天翔环境、中电环保等环保板块的上市公司以及中铁一局、中铁十六局等重点企业。即便有参与者也是由联合体构成,一般都有五六个单位,牵头的基本上是跨行业进入的外来企业。财政部92号文出台以后,资本金比例过高成为限制PPP融资的重要因素,从目前的趋势看,资本金比例下调将不会很遥远。
“落实民间投资支持政策,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被写入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PPP行业日益规范化的当下,如何能提高项目运营能力和运营效率,更好弥补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不足成为未来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完善PPP绩效考核制度,以结果为导向,真正实现环境治理投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升。
未来要高质量建设PPP项目,这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是一致的。对于没有直接经济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则要通过合理的打包策略实现收益,提高PPP模式的适用性。能够紧贴国家PPP政策的大方向,回归行业本源,又拥有融资便利和风控能力的企业或将重振旗鼓、拾级而上。